B. 风险降低 C. 风险分担 D. 风险承受 解析: 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单位所存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风险应对的策略一般有四种:
本篇文章由会计继续教育网整理推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B. 风险降低
C. 风险分担
D. 风险承受
解析:
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单位所存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风险应对的策略一般有四种: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选定应对策略以后,还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控制方法。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超出可承诺范围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可承诺范围之内的策略。
(3)风险分担
风险分担也可称为风险转移,是行政事业单位准备借助外部力量,采取业务外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风险控制在可承诺范围之内的策略。
(4)风险承受
风险承受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可承诺范围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58、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措施的有()。
A. 建立建设项目议事决策机制
B. 建立建设项目审核机制
C. 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控制
D. 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控制
解析:
建设项目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九项措施
1、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的环节较多、涉及面较广。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建设项目业务流程,对单位建设项目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六条的要求,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制度。
2、合理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岗位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项目建议和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竣工审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根据这一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三定”规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合理设置建设项目管理岗位,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未经授权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不得办理或干涉建设项目业务。
3、建立建设项目议事决策机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七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严禁任何个人单独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决策过程及各方面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与相关资料一同妥善归档保管。”
4、建立建设项目审核机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八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与建设项目相关的审核机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概预算、竣工决算报告等应当由单位内部的规划、技术、财会、法律等相关工作人员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核,出具评审意见。”
行政事业单位与建设项目相关的文档较多,立项过程会涉及到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涉及方案、投资概算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可能涉及到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工程变更申请、项目进度报告及计算申请等,项目竣工阶段涉及到竣工决算报告等。建设项目的技术和工艺复杂,这些文档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建立审核机制,加强对文档及其相关事项的审核,对于科学合理地立项、顺利进行项目建设实施和竣工结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标的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九条规定:“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项目招标工作,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单位应当采取签订保密协议、限制接触等必要措施,确保标底编制、评标等工作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6、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的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五十条规定:“单位应当按照审批单位下达的投资计划和预算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财会部门应当加强与建设项目承建单位的沟通,准确掌握建设进度,加强价款支付审核,按照规定办理价款结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支付资金。”
7、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
《单位内控规范》第五十一条规定:“单位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8、加强对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和工程变更的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五十二条规定:“经批准的投资概算是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如有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单位建设项目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9、加强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五十三条规定:“建设项目竣工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及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并根据批复的竣工决算和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档案和资产移交等工作。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59、下列各项关于预算业务内部控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 预算业务环节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
B.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是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
C.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由财会部门编制,预算执行部门不参与预算编制
D.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解析:
选项A,预算业务控制是对预算业务的控制,通过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预算业务管理机构或岗位、建立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和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加强内部审核审批等控制方法,对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四个环节实施的有效控制。
选项B,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业务管理机构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预算业务管理决策机构;二是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三是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
选项C,预算编制环节最主要的风险就在于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其财力支持相脱节。
选项D,《单位内控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60、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
A. 对资产实施授权管理
B. 加强对资产处置的控制
C. 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
D. 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针对单位实务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根据《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四项措施:一是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二是加强对资产处置的控制;三是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四是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1)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三定”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
(2)加强对资产处置的控制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处置受到严格限制。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
(3)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4)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第五款的要求,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61、下列各项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
A. 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
B. 政府采购需求审核不严格,需求参数不公允,验收不严格
C. 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未按照规定选择采购方式、发布采购信息
D. 政府采购业务档案管理不善,信息缺失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业务的主要风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不合理,导致政府采购活动与业务活动相脱节,出现资金浪费或资产闲置等问题。
(2)政府采购需求审核不严格,需求参数不公允,验收不严格,导致采购的货物或服务质次价高等问题。
(3)政府采购活动不规范,未按规定选择采购方式、发布采购信息,甚至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导致单位被提起诉讼或受到处罚,影响单位正常业务活动开展。
(4)政府采购业务档案管理不善,信息缺失,影响政府采购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等。
62、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有()。
A. 预算编制有目标
B. 预算执行有监控
C. 预算完成有评价
D. 评价结果有反馈和反馈结果有应用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针对预算绩效管理环节的主要风险,根据《单位内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有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目标包括单位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目标。
“目标——效果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制定总体发展目标,再由单位内部各部门根据总体发展目标和各自的职能分工,将目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形成具体的部门目标或项目目标。具体目标是总体发展目标的具体化,更为详细,更富有可操作性,与实际工作结合更为紧密。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现预算目标的需要测算资金投入、编制预算。
2、预算执行有监控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纠偏扬长,促进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3、预算完成有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并将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纳入各部门(即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和个人的考核和奖惩范围。
4、评价结果有反馈
预算年度结束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即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可以通过编制绩效评价报告的方式,将评价结果报告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反馈给各部门(即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
此文章是由会计继续教育网(www.kjzjxjy.com)收集和整理,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犯贵方版权,请与我们联系QQ 见网站底部,我们将及时处理!——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始链接,谢谢合作!